“敢為人先,勇向潮頭立”這是中鐵十四局三公司西安市政項目經理李志友的座右銘,也是他取得創效成績的制勝之道。
李志友(左)組織開展“安全生產月”活動(郭東壯 攝)
參加工作以來,他先后參建10多項工程項目,均以安全質量優、綜合收益高、信用評價好備受好評。他為企業增效創譽、品質發展傾注了心血,顯現出過人智慧。
敢打敢拼 闖出企業市場
2016年,李志友憑借著扎實的專業能力和管理經驗被委以重任,負責西安綜合地下管廊工程建設。該項目是西安首個試驗區地下管廊項目,是改善城市治理的“收納神器”,也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“生命線”。
項目下穿太平河兩側的DN4000頂管為國內最大管徑頂管下穿砂土地質施工,項目施工安全風險大。面對困難,他不等不靠,帶領項目團隊晝夜奮戰,經過專家論證、工法創新、科學施工,首次通過“高壓水刀引孔法”,實現了深厚砂層使用拉伸鋼板樁支護實例;采用“格柵擠壓法”使直徑4600毫米砼管順利下穿太平河,圓滿完成項目建設。項目先后獲得了陜西省西咸新區“2017年市政建設先進單位”等陜西省5項榮譽,為三公司順利中標陜西市場一攬子項目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轉型新業態 打造金品牌
2018年,灃河治理二期項目開工建設,李志友臨危受命,肩負起干好公司第一個流域生態治理項目的重任。面對從傳統鐵路、公路施工到流域生態治理,從施工承包到新承包模式,這樣的大跨度轉變,一個全新的嚴峻挑戰擺在了他的面前。
面對從未遇到的難題,他帶領項目團隊系統學習“兩山理念”,全面梳理流域生態治理的重難點,一邊“連續奮戰”,一邊“調查研究”。苗木栽培專業人才不夠,他就輾轉駐地各高校求教植物專家;項目前期資金困難,他大膽創新探索,通過在公司層面引進權益資金方式,在確保不增加公司負債率的前提下,順利扭轉項目前期資金嚴重匱乏的不利局面。正是李志友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精氣神,克服了管理層級多、管理機構多、施工專業多、計量程序復雜等困難,終于在灃河河畔扎下了根,也標志著三公司在流域生態治理新業態領域邁出了第一步。
2020年,持續不斷的新冠疫情給項目帶來了巨大的挑戰,苗木的存活率受雨季和冬季寒流影響巨大,必須抓住苗木栽培的“關鍵窗口期”。面對嚴峻的施工任務壓力,他一邊抓疫情防控,一邊抓施工生產,每天天不亮就第一個來到苗木栽培現場,為大家講解苗木栽培技術,中午顧不上休息,又趕去部署河道修復工作,晚上又放心不下員工身體狀況,確保每人體溫正常后才肯休息。在他的帶領下,項目在雨季和寒流之前,搶先完成了全線苗木的栽植,有效保障了苗木的成活。
在他的帶領下,項目團隊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戰,使項目在安全、質量、進度等方面在全線各標段中名列前茅,獲得各參建單位一致好評。項目團隊兼顧景觀工程、防洪設施、苗木栽培取得累累業績,將詩經文化和工程治理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,成為中鐵十四局創新城市生態治理的樣板,為公司總結出一整套城市生態治理方案。同時項目提質創效取得豐碩成果,項目超額完成既定利潤指標。
除此之外,項目先后獲得了陜西省西安市水務局“全市水域治水示范工程二等獎”、中鐵十四局“2020年度勞動競賽優勝項目部”等多項榮譽。他本人先后獲得了2020年度中鐵十四局先進個人、勞動競賽優秀組織者,2019、2020年度三公司優秀黨員。他帶領團隊研發的《一種河道生態治理綜合防護用新型治理裝置》《一種使用壽命長的城市綠化水面景觀建設液壓鋼壩》等多項專利也獲得授權。建設單位由衷感慨:“灃河治理項目是西安市三河一山治理的典范,沒有李志友同志打不了的新仗、硬仗”。
開源節流 走出創效路
企業效益來源于開源和節流,他始終把企業效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項目建家建線,他走遍項目附近的安置處,優中選優選擇項目駐地,不講排場,不講氣派,辦公家具能借就借,能租就租,能修就修,單此一項為企業節約成本近千萬元。
在灃河項目施工過程中,他敏銳發現流域生態治理不同于傳統市場,它變更點新穎、變化性強。他一邊精心組織施工,一邊深研當地水文土壤,通過分析施工資料及現場施工情況,調整土方平衡運距,做到施工場地合理最大化,“開源節流”奠定了創效基礎。
2022年,中鐵十四局在陜西公路市場信評連續6年蟬聯“雙A”,在管廊項目、灃河項目聲譽基礎上,相繼中標西安連霍高速輔道快速化市政EPC工程,實現了在三秦大地的片區化、規?;瘽L動發展。
路雖遠行則將至,事雖難做則必成。在一次次急難險重任務前,正是李志友不斷攻堅克難、突破創新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。
【編輯:敏業】
相關新聞